腹泻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日常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可能导致腹泻,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原因饮食不当是常见的生理性腹泻诱因,如过量摄入生冷食物、不洁饮食或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牛奶等。腹部受凉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此类腹泻通常呈水样便,可能伴有轻微腹痛,去除诱因后多可自行缓解。
2、感染性因素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发热、脓血便等症状。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多导致水样腹泻,常见于儿童群体。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可引发果酱样大便,需通过粪便镜检确诊。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阿苯达唑片等药物。
3、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肠道敏感性增高,常在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慢性胰腺炎因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泻,大便可见油脂漂浮。这类疾病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治疗。
4、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肠道蠕动亢进易出现腹泻,常伴心悸、消瘦等症状。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引发腹泻与便秘交替。尿毒症患者因体内毒素蓄积刺激肠道黏膜,可出现水样腹泻。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
若腹泻每日超过3次且持续2天未缓解,或伴有血便、高热、脱水等情况,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需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