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的计算通常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止,正常周期范围为21-35天,平均28天。其计算需明确起点、周期阶段划分及记录方法,具体如下:
月经周期以出血首日作为起始点。例如,若1月1日出现经血,则当天视为周期第1天,直至下次经血出现前的最后一日为当前周期结束日。计算时需连续记录多个周期,以评估规律性,偶尔波动在7天内通常属正常。
完整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卵泡期始于月经首日,持续至排卵前,约14天,期间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排卵后进入黄体期,持续约14天,黄体分泌孕激素为受孕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引发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建议使用日历或健康APP标记每次月经起止日期。需注意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如痛经)。若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或经期持续超过7天,可能提示内分泌紊乱、子宫病变等问题,需及时就医排查。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压力过大影响激素水平。若周期突然改变且伴异常出血、剧烈腹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妇科完善性激素六项检查、B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调理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