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正常颜色通常呈暗红色,可能伴随少量血块。月经血的颜色会受到出血量、血液在体内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可能呈现轻微差异。若颜色出现异常改变,可能与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有关。
1.暗红色月经血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液、子宫内膜碎片以及宫颈黏液等,由于血液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氧化后会使经血呈现暗红色,这是大多数女性月经期的正常颜色。
2.鲜红色若经血呈鲜红色且出血量较大,可能是由于近期剧烈运动、精神压力或子宫收缩异常导致经血排出速度较快,血液未充分氧化。若鲜红色经血伴随经期延长,需考虑子宫肌瘤、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因素。
3.棕黑色月经初期或末期经血量较少时,经血可能在阴道或宫腔内存留较久,血红蛋白氧化程度加深可能呈现棕黑色,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但若连续多个周期经血均为棕黑色,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疾病。
4.淡粉色经血被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稀释时,可能呈现淡粉色,常见于月经即将结束的阶段。若整个经期均为淡粉色且经量明显减少,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或激素水平异常有关。
月经期间建议使用正规品牌的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经血氧化后滋生细菌。若经血颜色异常且伴随异味、腹痛、经期紊乱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等检测。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