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形成通常与慢性炎症刺激、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有关。若长期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慢性炎症刺激
长期慢性鼻炎或鼻窦炎会导致鼻腔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局部黏膜水肿并逐渐增生下垂,最终形成息肉样组织。患者常伴有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2、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鼻腔黏膜持续充血肿胀,可能发展为鼻息肉。这类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症状。
3、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或后天性鼻腔狭窄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气流长期冲击特定区域黏膜,导致局部组织增生。此类患者可能合并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必要时需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构问题。
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保持鼻腔湿润。若保守治疗无效或息肉较大引起严重鼻塞,应及时进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