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易碎可能与龋齿、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磨损、牙外伤、牙周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以下是常见原因分析:
1、龋齿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侵蚀破坏的疾病,早期表现为牙釉质白垩色斑块,随着进展可形成龋洞。龋洞会削弱牙齿结构,导致牙齿容易碎裂。若龋坏累及牙髓,还可能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此类情况需及时进行充填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根管治疗。日常可使用含氟牙膏,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牙釉质发育不良
牙釉质发育不良可能与遗传、婴幼儿期营养缺乏(如维生素D或钙摄入不足)、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关。釉质矿化不全会导致牙齿表面粗糙、硬度不足,容易崩裂。此类牙齿可能伴有颜色异常或表面凹陷。治疗上可采用树脂修复或全冠保护,日常应避免咬硬物,并使用脱敏牙膏缓解敏感症状。
3、牙齿磨损
长期咀嚼硬物(如坚果、冰块)、夜磨牙或不当刷牙方式均可造成牙齿过度磨损。牙釉质逐渐损耗后,牙本质暴露会导致牙齿脆性增加,咀嚼时易发生折裂。伴有牙本质敏感者,可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严重磨耗患者需佩戴咬合垫,必要时进行嵌体或冠修复恢复牙体形态。
4、牙外伤
跌倒碰撞或运动损伤可能导致牙齿隐裂、冠折或根折。即使未立即断裂,牙体内部裂纹也会降低牙齿强度,后期在咬合力作用下可能突然碎裂。外伤后需及时就诊,通过牙片检查判断损伤程度。隐裂牙可采用粘接修复,冠折者需进行断冠再接或桩核冠修复,根折严重时可能需拔除患牙。
5、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牙齿失去足够支持后会出现松动。松动的牙齿在咬合时承受异常应力,更易发生折裂。此类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治疗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甲硝唑片、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松动牙需用牙周夹板固定。
如果发现牙齿易碎,建议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并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通过临床检查结合X线片可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牙齿缺损程度制定修复方案(如复合树脂修复、嵌体或全冠修复)。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洁牙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