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糖尿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影响等病理性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因素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若同时缺乏运动,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引发肥胖。肥胖状态下,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此外,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过大会刺激皮质醇分泌,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作用,出现短暂性血糖升高,这类情况通常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等方式改善。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导致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利用,血液中糖分浓度持续升高。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控制血糖,同时需长期监测血糖水平。
3、其他疾病或药物影响
库欣综合征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拮抗胰岛素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代谢率增高,肝糖原分解加速,均会引起血糖波动。此外,长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针对此类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需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糕点、含糖饮料等,建议选择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若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