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通常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汗液排出不畅以及皮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婴幼儿和长期处于闷热环境中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及时调整环境并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缓解症状。
1、高温高湿环境
当人体处于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的环境中时,汗腺分泌量增加,大量汗液堆积在皮肤表面。汗液中的盐分会刺激角质层,使其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形成透明的小水疱,这种情况常见于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部位,建议保持环境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温至26℃左右。
2、汗液排出受阻
穿着化纤材质的紧身衣物或使用厚重被褥时,皮肤无法正常散热,汗液滞留在角质层与汗管交界处。汗液中的有机物分解后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红色丘疹或脓疱。建议选择棉质透气的衣物,每日用38℃温水淋浴清洁皮肤,若出现瘙痒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
3、皮肤感染
搔抓痱子导致表皮破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侵入汗腺导管,引发感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发热,此时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合并真菌感染时可联用酮康唑乳膏。
若痱子持续3天未消退或出现化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患处,婴幼儿可适量使用金银花露洗澡,保持皮肤干爽有助于预防痱子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