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失眠的穴位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失眠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特定穴位来辅助改善,常用穴位包括神门穴、安眠穴、三阴交穴、内关穴以及百会穴。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宁心安神的作用。

1、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刺激此穴有助于清心降火、宁心安神,可缓解心火亢盛或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日常可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3-5分钟。

2、安眠穴

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垂后凹陷与枕骨下凹陷连线的中点。该穴直接针对失眠症状,具有镇静安神、舒缓神经紧张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按摩时可配合深呼吸,用食指指节按揉至局部酸胀。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为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之处。刺激此穴能调和气血、滋阴潜阳,改善肝肾阴虚或气血不足导致的入睡困难。建议睡前用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4、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该穴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对焦虑抑郁引起的失眠伴胸闷、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调节作用。可用指尖垂直点按,每次持续30秒后放松。

5、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为督脉要穴。刺激此穴可升举阳气、平衡阴阳,适用于头晕头痛伴随的失眠,以及更年期潮热盗汗引起的睡眠障碍。可用掌心轻叩或指腹环形揉动。

进行穴位调理时应注意力度适中,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不宜操作。若长期失眠伴有情绪障碍或器质性疾病,需及时到中医科就诊,结合中药、针灸等系统治疗。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