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且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有未消化食物、脓血、黏液等异常成分。通常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粪便量大于200克即可视为腹泻,可能伴随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
腹泻的发生与肠道蠕动过快、水分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多有关。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肠道炎症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持续2周以内)和慢性腹泻(持续超过4周)。急性腹泻多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而慢性腹泻可能与慢性疾病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相关。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
若腹泻持续不缓解、伴有血便、高热、严重脱水(如尿量减少、口干、头晕)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或变质食物,腹泻期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同时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