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水分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引发低钠血症及相关症状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大量饮水超过肾脏排泄能力,使体液渗透压失衡,细胞内外水分重新分布,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水中毒的发生与水分摄入速度、总量及个体肾脏功能密切相关。健康成年人肾脏每小时可排出约800-1000毫升水分,若短时间内摄入超过此量,多余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便会导致血钠稀释。特殊人群如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运动员或进行高强度军训者更易发生,因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或排泄能力减弱。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肌肉抽搐甚至脑水肿。体征检查可见体重骤增、皮肤弹性正常但按压无凹陷,与脱水症状形成反差。实验室检查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即可确诊,需与心源性水肿、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鉴别诊断。
预防水中毒需遵循科学饮水原则,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每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运动后补水应配合电解质补充,可选用含钠运动饮料。若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停止饮水并就医,严重低钠血症需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钠浓度以防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