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是指男性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出精液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部分情况下也可能与精神压力、过度疲劳等诱因相关。
1、生理性遗精
生理性遗精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多见于未婚或长期无规律性生活的男性。由于精液在体内逐渐蓄积,当达到一定量时,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自然排出体外。这类遗精通常每月发生1-3次,精液排出后无排尿疼痛、乏力等伴随症状,属于生殖系统自我调节的表现。
2、病理性遗精
频繁遗精可能与生殖系统炎症有关,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可能刺激局部神经,导致遗精次数增多至每周2次以上。这类情况常伴随尿道灼热感、下腹坠胀等症状,需通过前列腺液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癃清片等药物治疗。
3、其他诱因
长期接触性刺激内容、穿紧身内裤可能诱发反射性遗精,过度劳累或焦虑状态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生殖系统功能。部分青少年对遗精缺乏正确认知,可能因心理压力加重症状,此时需通过科普教育缓解紧张情绪。
若遗精频率过高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憋尿和过量饮酒,选择透气棉质内裤以减少局部刺激。对于青春期男性,家长应给予正确的性健康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