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刮痧是怎么回事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刮痧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特制工具在体表反复刮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刺激经络穴位。其主要作用包括疏经通络、祛邪排毒、缓解疼痛等,常用于外感风寒、肌肉酸痛等不适的辅助调理。

1、工具与操作手法

刮痧通常使用牛角、玉石等材质制作的刮痧板,配合润滑介质如植物油或精油。操作时需沿特定经络走向或肌肉纹理,以均匀力度单向刮拭皮肤,直至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象。此过程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力度,避免过度损伤皮肤。

2、作用机制

刮痧通过机械刺激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产生可控的微损伤激活免疫系统。中医理论认为其可疏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调节脏腑功能。

3、适应症状

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暑湿所致头晕恶心,以及慢性劳损引发的颈肩腰背痛。对改善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失眠等也有辅助效果。临床观察发现,刮痧可使局部温度升高0.5-1℃,持续促进血液循环4-6小时。

4、禁忌与注意事项

皮肤破损、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孕妇禁用。刮痧后24小时内应避风寒,不宜立即洗澡。每次治疗间隔需3-7天,待痧象完全消退后再进行下次操作,同一部位每周不宜超过2次。

进行刮痧前应经中医师辨证,确认体质适宜。治疗后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及时补充温开水。需注意刮痧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急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