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破坏性疾病,俗称蛀牙或虫牙。其本质是细菌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有机质崩解,形成龋洞。
龋齿的形成涉及四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变形链球菌能粘附牙面形成菌斑生物膜。这些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当口腔pH值低于5.5时,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开始脱矿。食物因素中,蔗糖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为细菌提供代谢底物,黏性食物更易滞留牙面。时间维度上,菌斑在牙面持续存在超过48小时会显著增加脱矿风险。宿主因素包括牙齿矿化程度、窝沟形态及唾液缓冲能力,矿化不良的牙齿或唾液分泌减少者更易患病。
预防龋齿需建立系统性防护措施。建议采用圆弧刷牙法配合含氟牙膏,有效清除邻面菌斑。饮食管理应控制餐间甜食摄入频率,避免酸性饮料长时间接触牙面。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儿童可实施窝沟封闭,成人根面暴露者使用氟化泡沫。出现牙齿色斑改变或冷热敏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充填治疗,防止病变累及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