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常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但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儿童心率普遍高于成年人,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导致心率变化。此外,运动、情绪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率。
1、成年人正常心率
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长期进行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因心脏泵血效率较高,静息心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这属于生理性心动过缓。若普通人静息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或高于100次/分钟,并伴随头晕、胸闷等症状,需警惕心脏传导异常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问题。
2、儿童及青少年心率
新生儿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1~3岁幼儿约为100~120次/分钟,学龄期儿童逐渐降至80~100次/分钟。青春期后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儿童心率加快可能与发热、脱水或先天性心脏病有关,若安静时心率持续超过同龄标准值20次以上,建议进行心电图。
3、影响心率的因素
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160次/分钟以上,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导致心率增快。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能引起心动过速,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慢心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疾病状态会导致持续性心率异常。
日常可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计数1分钟搏动次数,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以上。若发现静息心率持续异常,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调节心率的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