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是指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通过肠壁肌层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结构。通常与年龄增长、饮食结构等因素相关,其形成与肠腔内压力升高及肠壁薄弱有关。
1、解剖结构改变
结肠憩室是肠壁局部薄弱区域向外膨出的结果,多见于乙状结肠。肠壁肌层存在裂隙,黏膜层经此向外突出,形成囊袋状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肠壁胶原纤维减少,弹性下降,更易发生这种结构改变。
2、压力因素
长期便秘或低纤维饮食导致肠腔压力增高,粪便在结肠内滞留时间延长。肠壁持续承受较高压力,薄弱部位逐渐向外膨出,最终形成憩室。肥胖、缺乏运动等可加剧这种压力性改变。
3、并发症风险
约80%的结肠憩室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并发憩室炎。当粪便滞留引发感染时,会出现左下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憩室穿孔或出血,需要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干预。
存在反复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者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日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适度运动,避免用力排便。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明确是否存在憩室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