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一般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调理脏腑以及祛风除湿等功效和作用。
1.清热解毒
部分中药能清除体内热毒邪气,改善因外感风热或内生火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例如金银花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释放,缓解发热、疮疡等实热证表现。
2.活血化瘀
此类中药能促进气血运行,消散瘀滞。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可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管循环,适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青紫疼痛,或女性血瘀型痛经等问题。
3.补益气血
人参、黄芪等药材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生化,能改善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气血两虚症状,其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4.调理脏腑
中药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对脏腑功能进行整体调节。例如酸枣仁能养心安神,改善心肝血虚导致的失眠多梦;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缓解腰膝酸软、视物模糊等肝肾阴虚症状。
5.祛风除湿
羌活、独活等药物能驱散肌表风湿之邪,减轻关节肿胀疼痛。这类药材常配伍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达到镇痛效果。
使用中药需经中医师辨证论治,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配伍。部分药材存在毒性或配伍禁忌,如附子需严格炮制,孕妇禁用活血类中药。不建议自行抓方用药,避免因药性冲突或剂量不当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