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纳差是指中医理论中的食欲不振或进食减少,通常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对食物缺乏兴趣、饭量减少、饭后腹胀等症状,常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中医认为纳差属于脾胃病范畴,多由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引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若二者功能受损则导致食欲减退。临床可表现为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嗳气等消化异常。
主要包括脾胃气虚、肝郁气滞、湿热困脾等证型。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邪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受损,如肝气犯胃会引起脘胁胀满,湿阻中焦可产生口黏纳呆,脾胃阳虚常见食少便溏等症状。
常伴有脘腹痞满、体倦乏力、大便异常等表现。不同证型伴随症有所差异,如脾胃虚弱者多见面色萎黄,肝胃不和者常伴烦躁易怒,湿热内蕴者多现舌苔黄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形体消瘦、反酸嗳气等继发症状。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持情绪舒畅。若长期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腹痛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到中医内科就诊,通过舌诊、脉诊等辨证论治,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