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可以通过日常护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热敷按摩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若出现明显不适需积极干预。
1、日常护理
月经期间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避免长时间不更换导致细菌滋生。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防止加重盆腔充血。
2、饮食调理
建议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辣椒等,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可适当摄入红枣、猪肝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补充经期流失的营养。
3、药物治疗
若痛经症状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月经量过少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调理。
4、热敷按摩
下腹部疼痛时可使用热水袋局部热敷,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敷15-20分钟。也可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引起的疼痛。
5、及时就医
若经期出现剧烈腹痛、经血量突然增多或经期延长超过10天,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应尽快到妇科就诊,完善超声、激素水平等检查。
月经期间需避免游泳、泡澡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行为,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不可自行滥用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