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放射性损伤、器官功能损害、神经系统影响等。铯元素根据同位素不同,可分为放射性铯和非放射性铯,其中放射性铯-137的危害尤为显著。
1.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铯-137可通过释放β和γ射线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短期大剂量暴露可能引发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脱发和骨髓抑制;长期低剂量接触会增加甲状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风险。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周边居民因摄入铯-137污染食物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
2.器官功能损害
铯在体内分布与钾离子相似,主要蓄积在肌肉组织。过量铯会干扰细胞膜电位,抑制钠钾泵功能,导致心肌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动物实验显示,铯中毒可引起心室颤动和肾功能衰竭。
3.神经系统影响
铯具有神经毒性,可通过血脑屏障积累于脑组织。临床病例报告显示,接触者可能出现共济失调、震颤等小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癫痫样发作。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神经递质释放及线粒体功能有关。
接触铯污染物后应立即脱离污染源,更换衣物并用流水冲洗皮肤。疑似内污染者需在24小时内服用普鲁士蓝等促排剂,并定期进行全身辐射扫描和生物剂量评估。职业暴露人群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穿戴铅防护装备并定期监测尿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