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鼻腔黏膜在受到冷空气、刺激性气体或粉尘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可能出现短暂性充血水肿,导致通气受阻。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脱离刺激环境或适当保暖后,鼻腔黏膜肿胀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2.鼻炎
过敏性鼻炎或感染性鼻炎患者因炎症反应刺激,鼻腔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物增多,可能引起持续性鼻塞。此类患者常伴有打喷嚏、流清涕或脓涕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3.鼻窦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时,大量脓性分泌物蓄积在鼻腔和鼻窦内,可能造成持续性鼻塞。患者常伴随面部胀痛、嗅觉减退等症状。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桉柠蒎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鼻中隔偏曲
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鼻中隔软骨向一侧偏曲时,可能造成结构性鼻腔狭窄。患者表现为单侧持续性鼻塞,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手术方式改善通气。
若排除环境因素后鼻塞仍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脓涕、头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长期使用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以防药物性鼻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