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作为西药,通常具有中和胃酸、碱化尿液、纠正酸中毒、缓解药物中毒以及辅助治疗真菌感染等功效和作用,但也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胃部不适、水肿和高血压、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具体使用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1、中和胃酸
碳酸氢钠属于弱碱性药物,口服后可与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降低胃内酸度。这一作用常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2、碱化尿液
碳酸氢钠能增加尿液pH值,使尿酸、磺胺类药物等酸性物质在尿液中溶解度增加。这一特性有助于预防尿酸性肾结石,也可用于促进某些药物排泄,减少结晶尿风险。
3、纠正酸中毒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其通过增加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中和过量酸性物质,恢复酸碱平衡。
4、缓解药物中毒
对于巴比妥类、水杨酸类等弱酸性药物中毒,碳酸氢钠可碱化血液和尿液,减少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加速毒物排出体外。
5、辅助治疗真菌感染
碳酸氢钠溶液局部外用可改变皮肤或黏膜的pH环境,抑制念珠菌等真菌生长,常用于口腔念珠菌病或阴道真菌感染的辅助治疗。
碳酸氢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代谢性碱中毒
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血液pH值升高,导致手足抽搐、呼吸抑制等症状。
2、电解质紊乱
长期应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
3、胃部不适
口服后产生二氧化碳可导致嗳气、腹胀,严重胃溃疡患者可能出现穿孔风险。
4、水肿和高血压
钠离子潴留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5、过敏反应
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外用时可能引起局部刺激。
使用碳酸氢钠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给药剂量和疗程。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pH值及电解质水平,避免与酸性药物混合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水肿或神经肌肉症状,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