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治疗通常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药膳调理以及情志调摄等方法,具体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制定方案。中医认为失眠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有关,需辨证施治。
1、中药调理
中医常用酸枣仁汤、归脾汤、黄连阿胶汤等方剂。酸枣仁汤适用于肝血不足型失眠,酸枣仁可养心益肝;归脾汤针对心脾两虚证,党参、白术能补益心脾;黄连阿胶汤用于阴虚火旺证,黄连清心火,阿胶滋肾阴。具体方剂需经医师四诊合参后开具。
2、针灸疗法
选取神门穴、三阴交、百会穴等为主穴。神门穴属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脏气血;百会穴位于巅顶,有升阳安神之效。临床常配合电针或艾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3、推拿按摩
采用头面部穴位按摩配合脊柱调理法。按揉印堂、太阳穴可舒缓头面部紧张,点按内关、涌泉穴能交通心肾。背部膀胱经推拿可调和五脏气机,尤其适合伴有颈肩僵硬的失眠患者。
4、药膳调理
根据体质选用食疗方。心脾两虚者可食用桂圆莲子粥,桂圆补心血,莲子健脾;阴虚火旺型适合百合银耳羹,百合清心除烦;痰热扰心者可用茯苓小米粥,茯苓健脾利湿。
5、情志调摄
运用五行音乐疗法配合导引术。宫调音乐健脾安神,角调音乐疏肝解郁。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术通过调节呼吸和肢体活动,帮助气机调畅,改善情志因素导致的失眠。
失眠患者就诊时应详细告知医师伴随症状,如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等。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思虑。建议每周记录睡眠日记,便于医师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切忌自行购买安神类中药长期服用,防止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