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通常根据纤维环和髓核的病变程度分为膨出、突出、脱出和游离四个阶段,具体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及时明确分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1、膨出阶段
此阶段纤维环未完全破裂,仅出现局部向外膨隆,髓核未突破外层纤维环。患者可能仅有轻微腰部酸胀感,久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盘向周围均匀膨出,但未压迫神经根。
2、突出阶段
纤维环部分断裂,髓核突破内层纤维环但未完全穿透外层。典型表现为腰部疼痛向臀部、下肢放射,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MRI检查显示椎间盘局限性突出,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
3、脱出阶段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破外层纤维环进入椎管,但未与母体分离。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CT或MRI可见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形成局部占位。
4、游离阶段
髓核完全脱离椎间盘,形成游离碎片移位至椎管内其他位置。此阶段神经压迫症状较严重,可能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为会阴区麻木、排尿困难。影像学可见游离的髓核碎片远离原椎间隙。
若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骨科或脊柱外科。医生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分期,早期膨出阶段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若进展至脱出或游离阶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日常生活中需避免久坐、弯腰搬重物等加重腰椎负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