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出现肚子疼的现象,通常称为痛经,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原因有关。生理性疼痛多与前列腺素分泌有关,而病理性疼痛需结合具体疾病判断。
1、生理性原因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分泌前列腺素,这种物质可能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此类疼痛通常出现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第一天,可能伴随腰酸、乏力等症状,可通过热敷、休息等方式缓解。
2、子宫内膜异位症
若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卵巢、盆腔等部位,经期时异位病灶会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能伴随性生活痛、经量增多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醋酸甲羟孕酮片、地诺孕素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灶。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时,经期子宫肌层充血肿胀会引发剧烈腹痛,常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治疗时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缓解症状,或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药物如亮丙瑞林,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子宫切除术。
若痛经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腹部保暖,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病情发展,不宜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