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老做梦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原因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紊乱会导致大脑皮层过度活跃,从而引发多梦。部分疾病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也会增加梦境频率,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作息不规律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后大脑仍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产生梦境。频繁熬夜、睡前玩手机等不良习惯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深度。此类人群通常伴随日间疲乏,但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2.焦虑症
过度担忧等焦虑情绪会刺激杏仁核活动,导致快速眼动睡眠期延长,此时梦境最为活跃。患者常伴有心慌、坐立不安等症状,可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严重程度。
3.神经衰弱
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会影响睡眠周期调节,表现为入睡困难伴多梦。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头痛、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纺锤波减少。
4.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反复发生的呼吸暂停会导致微觉醒,破坏睡眠连续性,使人对梦境记忆更清晰。多伴有鼾声中断、晨起口干等症状,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
改善方法包括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保证每天23点前入睡。睡前进行正念冥想或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焦虑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劳拉西泮等药物,呼吸暂停患者需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建议记录睡眠日记,若每周出现3次以上多梦且影响日间功能,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