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通常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血液接触、母婴阻断、暴露后预防以及定期检测等措施进行预防。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1、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重要措施。安全套能够有效阻隔含有病毒的体液交换,减少生殖器黏膜接触病毒的机会。同时应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保持单一忠诚的性关系可降低感染概率。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
2、避免血液接触
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器械。进行纹身、穿耳等有创操作时,需确保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医护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时应规范使用手套等防护装备,发生职业暴露后需立即冲洗消毒并按流程进行阻断治疗。
3、母婴阻断
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通过药物干预可将母婴传播率从15%-45%降至1%以下。分娩时应避免会阴侧切等损伤性操作,产后需采用人工喂养替代母乳喂养,避免通过乳汁传播病毒。
4、暴露后预防
发生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后,应在72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拉替拉韦、恩曲他滨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连续服用28天可使感染风险降低80%以上。用药前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暴露风险等级,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5、定期检测
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医疗机构普遍采用血液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相结合的检测流程,窗口期后检测准确率可达99%以上。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日常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若发生疑似暴露情况,应及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寻求专业指导。艾滋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规范预防和治疗,感染者可获得与常人相近的预期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