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大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可能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有关。该疾病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诱因。

1、年龄因素

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食物残渣、消化液刺激,可能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样突起。这类息肉通常生长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通过肠镜检查发现。

2、遗传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可能携带APC基因突变,导致肠道黏膜细胞增殖失控,形成数百甚至上千枚息肉。此类患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且存在较高的癌变风险,需密切监测。

3、慢性炎症刺激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其肠道黏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反复的炎症修复过程可能引发异常增生。此类炎症相关息肉可能伴随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奥沙拉秦钠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4、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胆汁酸分泌,刺激肠黏膜增生。吸烟、酗酒等习惯可能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研究发现吸烟者息肉发生率较非吸烟者高1.5-2倍。这类获得性息肉多为单发,直径通常小于1cm,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

若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推荐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息肉家族史者。确诊后应根据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制定随访计划,避免自行服用泻药或止血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