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作为常见的动物性脂肪来源,其营养价值与功效主要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肥肉一般含有较高的脂肪、胆固醇及少量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结构、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参与激素合成以及提供必需脂肪酸等作用。
1、提供能量
肥肉中脂肪含量可达90%以上,每克脂肪可提供约9千卡热量。摄入后能快速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尤其在长时间体力消耗或饥饿状态下,可防止低血糖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2、维持细胞结构
脂肪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肥肉中的磷脂和胆固醇参与构成细胞双层膜结构,帮助维持细胞形态完整性和信号传导功能。同时皮下脂肪层对体温调节有一定辅助作用。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肥肉中的脂肪作为载体,能促进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内的溶解和吸收。缺乏脂肪摄入可能导致这类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夜盲症、凝血异常等问题。
4、参与激素合成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适量摄入肥肉可为机体提供合成这类激素的基础物质,维持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
5、提供必需脂肪酸
肥肉中含有的油酸、亚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人体必需脂肪酸。这类物质无法自体合成,需通过食物摄取,对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和皮肤健康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肥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风险。建议健康人群每日脂肪供能比控制在20%-30%,优先选择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肥胖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肥肉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