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颤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帕金森病、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原因有关。生理性因素包括寒冷、运动后或情绪紧张,病理性因素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原因
寒冷环境下,人体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产热以维持体温,可能出现短暂颤栗。剧烈运动后,肌肉乳酸堆积或神经肌肉接头过度兴奋,也可能引发局部颤栗。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肌肉颤动。这类颤栗通常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帕金森病
该病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相关,患者除静止性震颤外,可能伴随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神经递质失衡会影响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导致不自主肌肉收缩。临床常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等多巴胺替代药物,以及普拉克索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3、电解质紊乱
血清钙离子低于2.1mmol/L或镁离子低于0.6mmol/L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能引发肌肉颤搐甚至强直性收缩。严重低钾血症(血钾小于3.0mmol/L)也会影响肌细胞静息电位稳定性。治疗需根据电解质检测结果,静脉或口服补充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等制剂。
若排除寒冷、运动等诱因后仍反复出现骨骼肌颤栗,建议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及电解质分析。确诊病因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异性治疗药物,如甲亢患者可选用甲巯咪唑调节甲状腺功能,同时避免自行服用镇静类药物掩盖病情。日常注意保暖,保证均衡膳食摄入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