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生理性蛋白尿通常可自行缓解,病理性蛋白尿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发热、寒冷或长时间站立可能导致尿蛋白短暂升高。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去除诱因并适当休息后,尿蛋白可恢复正常。建议复查尿常规,避免过度劳累。
2.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会导致持续蛋白尿。患者可能伴有血尿、水肿等症状。
3.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3.5g/24h)伴低蛋白血症时需警惕。治疗常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激素类药物,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联合环磷酰胺片免疫抑制剂,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造成的肾损害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控制血糖达标是关键,可选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配合雷米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保护肾功能,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出现尿蛋白升高应先排除检验误差,建议留取清洁中段尿复查。若持续异常需完善肾功能、肾脏超声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g,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g/kg体重。避免擅自服用肾毒性药物,确诊病理性蛋白尿者应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