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补充营养以及改善贫血等功效和作用。其应用需结合体质及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
1、滋阴潜阳
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中医常用于调理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等症状。其含有的碳酸钙成分可辅助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一定调理作用。
2、镇惊安神
牡蛎壳经炮制后具有重镇安神之效,适用于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神经系统异常状态。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的牛磺酸成分能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3、软坚散结
中医临床常用煅牡蛎治疗瘰疬痰核、肝脾肿大等结块性疾病。其含有的微量元素能调节局部组织代谢,对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4、补充营养
新鲜牡蛎肉富含优质蛋白、锌、硒等营养素,锌元素含量居食物首位,有助于改善男性生殖功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适量食用可补充机体所需氨基酸和矿物质。
5、改善贫血
牡蛎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对于缺铁性贫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作为膳食补充有助于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牡蛎性质偏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便溏腹泻者不宜多食。对海鲜过敏者需警惕过敏反应。服用期间应避免与麻黄、吴茱萸等中药同用,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摄入量。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自行长期大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