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作为一味中药,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等功效和作用。其药性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在中医临床和日常调理中应用广泛。
1、敛肺
乌梅味酸能收敛肺气,常用于肺虚久咳、干咳少痰等症状。其酸性可缓解气逆上冲,减轻咳嗽频率,尤其适合虚证咳嗽患者。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结核后期出现的肺阴不足型咳嗽,可配伍其他滋阴润肺药物使用。
2、涩肠
乌梅的涩性可固涩肠道,改善久泻久痢、大便滑泄等病症。其含有的有机酸成分能抑制肠道异常蠕动,减少肠液分泌,对慢性结肠炎或痢疾后的腹泻有缓解作用,常与肉豆蔻、诃子等药物配伍。
3、生津
乌梅酸甘化阴的特性可促进津液生成,适用于虚热消渴、口干舌燥等症。暑热伤津或糖尿病初期出现的烦渴症状,可用乌梅煎水或配伍麦冬、石斛等养阴药物,但需注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4、安蛔
乌梅的极酸味道能抑制蛔虫活动,缓解蛔厥腹痛、呕吐等症状。中医治疗胆道蛔虫症时,常将乌梅与黄连、细辛等药物配伍使用,通过酸碱环境改变促使蛔虫退出胆道。
5、止血
乌梅炭制品具有收敛止血功效,可用于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状。其鞣质成分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收缩出血部位血管,但需辨证使用于虚性出血证候,实热出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但因其酸性较强,胃酸过多、实热积滞者慎用,外感咳嗽初期不宜使用。用于疾病治疗时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自行长期大量服用影响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