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与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肿瘤等病理性原因有关。长时间或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释放致热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上呼吸道感染可出现38.5℃以下低热,肺炎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若为细菌感染可联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
2、非感染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异常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37.3-38℃的长期低热,需使用甲氨蝶呤片、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3、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细胞会分泌内源性致热源,同时肿瘤组织坏死释放炎性介质。此类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针对原发病可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配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进行退热处理。
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发热、体温超过39℃不退或伴有寒战、皮疹、意识改变等情况,建议及时到感染科或内科就诊。需注意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辅助退热,切忌自行滥用退烧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