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膀胱炎导致尿量减少是什么原因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膀胱炎患者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与炎症刺激、尿道梗阻、排尿疼痛抑制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以下是常见原因分析:

1、炎症刺激

膀胱黏膜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频繁收缩,引发尿频、尿急症状。但由于每次排尿量较少,患者易产生“尿量减少”的主观感受。此时可伴有尿液混浊、异味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尿道梗阻

严重膀胱炎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或炎性分泌物堵塞尿道,造成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此时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但实际排出量减少。此类患者需通过导尿缓解梗阻,并联合坦索罗辛胶囊等药物松弛尿道平滑肌。

3、排尿疼痛抑制

部分患者因排尿时灼痛感明显,可能主动减少饮水量或刻意憋尿,导致整体尿量减少。建议适当增加温水摄入,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宜长期依赖止痛药物。

出现尿量减少时应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是否合并肾积水、尿路结石等并发症。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避免憋尿、久坐等行为。若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需警惕急性肾盂肾炎可能,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