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后跟疼常见原因包括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关节炎、跟骨骨刺以及应力性骨折等。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
1.足底筋膜炎
因足底筋膜长期劳损或退变引发炎症,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足跟刺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足底拉伸训练和冲击波治疗。
2.跟腱炎
跟腱反复牵拉导致局部肿胀和压痛,活动后疼痛加剧。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依托考昔片等口服药物,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严重时需局部封闭治疗。
3.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退化引发足跟承重时疼痛,伴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可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等延缓病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润滑功能。
4.跟骨骨刺
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赘,站立时足跟有针刺感,触诊可及骨性凸起。急性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若影响行走需手术切除骨赘。
5.应力性骨折
长期负重或骨质疏松导致跟骨微小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和叩击痛。需通过石膏固定制动,严重骨折需手术内固定治疗。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鞋底柔软、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明显红肿,建议尽早就医完善X线、MRI等检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