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对人体可能存在局部刺激、过敏反应、降解产物蓄积、机械性能不足以及异物反应等危害。其作为生物材料在医学应用中需严格评估安全性和适用性,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聚乳酸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如手术缝合线、骨固定材料等。部分人群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局部刺激症状,尤其在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时更为明显。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发生Ⅰ型超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或呼吸困难。聚乳酸在体内降解为乳酸单体,正常代谢下可通过三羧酸循环排出,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存在蓄积风险。
随着材料降解,其机械强度逐渐下降,用于骨科固定时可能出现支撑力不足导致固定失效。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环境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表现为植入部位红肿热痛。临床数据显示约3%-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物肉芽肿,与个体免疫应答差异有关。
使用聚乳酸制品前应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严格掌握适应症。医疗应用中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基础条件。出现异常排斥反应时应立即取出植入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日常接触聚乳酸制品时避免高温环境加速降解,选择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产品可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