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阳上亢是如何形成的病理机制?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阳上亢的形成主要与肝肾阴虚、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这些因素导致肝阳失去制约而亢逆于上,引发一系列病理表现。

1、肝肾阴虚

肝肾同属下焦,肾阴不足无法滋养肝阴,肝阴亏虚则不能制约肝阳,形成“阴不制阳”的状态。此时虚阳上扰头目,可出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症状。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等肾虚表现,治疗需滋肾养肝,如使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2、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耗伤阴液。肝火亢盛或肝阳化风时,可能出现头痛、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这类患者需配合疏肝解郁的中药调理,同时注重情绪管理。

3、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或嗜酒会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痰湿郁而化热,或湿热蕴结肝胆,可进一步耗伤阴液,助长肝阳上亢之势。此类患者常见口苦、舌苔黄腻等湿热体征,治疗需兼顾清热利湿。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及熬夜,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阴液耗损。饮食宜清淡,可适当食用枸杞、菊花等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药食同源之品。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或中药调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