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白茅根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白茅根作为一味中药,通常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津止渴、清泻肺热以及解毒透疹等功效和作用。其药性甘寒,归肺、胃、膀胱经,临床上常用于调理多种热证相关病症。

1、凉血止血

白茅根性寒能清热,味甘润而不燥,入血分可清血热。对于血热妄行引起的鼻出血、咯血、尿血等症状,可通过凉血作用减少血液外溢,同时缓解因血热导致的烦渴、舌红等表现。

2、清热利尿

本品能清利膀胱湿热,促进水液代谢。适用于湿热蕴结下焦引起的小便短赤、排尿灼热或水肿,常通过增加尿量帮助排出体内湿热邪气,改善排尿不适。

3、生津止渴

白茅根甘寒生津的特性可缓解热病伤津导致的咽干口渴。对于外感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液耗伤出现的低热不退、口干舌燥等症状,能补充阴液并清除余热。

4、清泻肺热

归肺经的特性使其能清泄肺经实火,常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等症。通过清除肺内壅滞的热邪,减轻气道刺激引发的咳嗽、胸痛等症状。

5、解毒透疹

对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的情况,白茅根可辅助透发疹毒,防止邪气内陷。其清热作用能缓解疹毒郁闭导致的发热、疹色暗紫等症状。

白茅根的使用需结合具体证型,其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入药时常与芦根、生地黄等配伍增强疗效。出现相关症状时建议先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煎煮时建议先浸泡20分钟以充分释放有效成分,具体需遵医嘱调整。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