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溶解,需根据结石类型、大小及患者症状等综合判断。部分胆固醇性结石可能通过药物溶解,但多数情况下仍需其他治疗方式。
胆囊结石的溶解治疗主要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结石直径较小、未发生钙化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可通过调节胆汁成分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通常需要持续半年至两年,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变化。对于无症状的胆固醇性结石,在医生评估后可尝试药物治疗。
当结石直径超过1.5厘米、出现钙化或合并胆囊炎时,药物通常难以奏效。此时建议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保胆取石术。若患者存在手术禁忌,可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溶石药物治疗。伴有急性胆绞痛发作或胆囊壁明显增厚的患者,需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
发现胆囊结石应及时就诊肝胆外科,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结石性质。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药物治疗期间如出现黄疸、持续性腹痛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具体治疗方案需经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不建议自行购买溶石药物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