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一般是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等方面。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或发出无意义的词语。其发病机制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失衡相关,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倾向。诊断需符合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持续1年以上,且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常用氟哌啶醇片、硫必利片、阿立哌唑片等抗精神病药物。
多动症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为核心特征,患儿常出现学习困难、坐立不安、打断他人谈话等行为。发病与前额叶皮层功能发育异常相关,涉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失调。诊断依据DSM-5标准,需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在多个场合出现。治疗主要采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胍法辛缓释片等改善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
两种疾病可能共病存在,约50%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合并多动症。日常管理中,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家长需掌握行为矫正技巧。若发现相关症状持续存在或影响社会功能,应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