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正确确定其位置需结合体表解剖标志。其定位方法主要通过触摸骨性标志及体表凹陷进行判断。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体定位时,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脱去鞋袜,先找到内踝最高点的骨性突起,即内踝尖。随后沿内踝尖向后上方触摸,可触及一条粗大的肌腱,即跟腱。太溪穴即位于内踝尖与跟腱前缘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此部位时可感到明显酸胀感。
部分人群因足部结构差异,可能存在定位偏差。若内踝尖或跟腱不明显,可通过活动踝关节辅助判断:背伸足部时,跟腱紧张度增加,此时凹陷更为明显。初次定位困难者,建议参考经络穴位图谱或由专业医师指导确认,避免误刺其他部位。
正确找到太溪穴后,按压或艾灸该穴位可发挥滋肾阴、强腰膝等作用。但自行操作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若需进行针灸治疗,务必在消毒规范的前提下由执业医师操作,以保障安全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