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容易出现的人群通常包括老年人、胃肠道疾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史者、长期服药人群以及素食者等,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1、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可能出现萎缩,导致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胃酸不足会影响食物中维生素B12的释放,而内因子缺乏会直接影响其在回肠末端的吸收。此类人群可能出现乏力、贫血或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2、胃肠道疾病患者
克罗恩病、乳糜泻等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损伤回肠黏膜,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萎缩性胃炎或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因胃壁细胞受损,内因子分泌减少,导致维生素B12无法被有效结合和转运,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补充剂。
3、胃肠道手术史者
胃切除术或回肠切除术会直接破坏维生素B12的吸收机制。胃切除后内因子分泌丧失,而回肠切除则使吸收部位缺失。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终身定期注射维生素B12,并监测血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4、长期服药人群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长期使用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维生素B12从食物蛋白中解离。二甲双胍可能改变肠道菌群或干扰回肠吸收功能,导致该维生素吸收率下降约10%-30%。用药期间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补充剂类型。
5、素食者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严格素食者因饮食来源匮乏,易出现缺乏。植物性食物中的藻类或发酵品虽含类似物质,但生物利用率低。建议此类人群通过强化食品或膳食补充剂获取,并每半年检测一次相关指标。
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通过血液检测(如血清维生素B12、甲基丙二酸等)评估营养状况。若确诊吸收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舌下含片、鼻喷雾剂或肌肉注射等补充方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