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时可以通过调整姿势、使用药物、穴位按压等方法缓解不适,日常还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若症状严重或频繁发作,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调整姿势是缓解晕车的基础方法。乘车时尽量选择前排座位,保持身体稳定,头部倚靠头枕减少晃动。双眼注视前方固定物体,避免低头看书或手机,有助于减轻视觉与前庭系统的不协调。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能减少闷热感。
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茶苯海明片、东莨菪碱贴片或苯海拉明片等抗晕动症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庭神经兴奋性发挥作用,需在乘车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贴片可贴于耳后皮肤,持续释放药物成分,但青光眼患者禁用含东莨菪碱成分的贴剂。
按压内关穴和合谷穴有助于缓解恶心呕吐。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处,用拇指按压3-5分钟。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持续按压可调节胃肠功能。按压时可配合深呼吸,效果更明显。
日常乘车前避免空腹或过饱,尽量选择易消化食物。有晕车史者可提前进行前庭功能训练,如旋转椅训练或平衡练习。乘车途中可含服话梅、姜片等食物,通过味觉刺激转移注意力。若反复出现严重晕车症状,需排查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