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可能是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引起的,需及时就诊明确具体诱因。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存在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逐渐出现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控制感染,配合超声波洗牙清除局部刺激物。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磨损牙龈边缘,造成牙龈退缩。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小幅度水平颤动清洁牙齿和牙龈交界处,避免过度摩擦。
3、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拥挤、错位或咬合异常会导致局部牙龈长期受到异常压力,同时清洁困难易滋生细菌,进而引发慢性炎症和牙龈萎缩。此类情况需通过正畸矫正牙齿排列,或采用贴面、全冠等修复方式改善咬合关系。
若出现牙龈萎缩伴牙齿敏感、松动或牙缝增大等症状,建议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通过牙周探诊、X线片等检查评估萎缩程度,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导致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