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子不高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骨骼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1、遗传因素
父母身高较矮可能导致子女身高偏矮,属于正常遗传现象。此外,若存在体质性生长延迟,也可能表现为青春期前身高增长缓慢,但后期可能追赶至正常水平。此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定期监测身高变化。
2、营养不良
长期挑食、偏食可能导致蛋白质、钙元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骨骼发育。日常需保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若存在维生素D缺乏,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D3颗粒等补充。
3、生长激素缺乏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骼线性生长,常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等疾病。通常需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并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
5、骨骼疾病
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等骨骼疾病可能导致身高增长受限。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需补充维生素D,而软骨发育不全属于遗传性骨骼发育障碍,可能需进行肢体延长术等干预。
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标准,建议及时进行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水平测定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避免熬夜或过度节食,以促进身高发育潜力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