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缓解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具体需遵医嘱。
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建议立即坐下或平卧,避免跌倒受伤,保持环境安静并减少头部活动。同时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快速转头、起身等。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控制盐分摄入,避免烟酒及咖啡因刺激,有助于减少内耳水肿诱发的眩晕。
2、药物治疗
对于梅尼埃病或前庭神经元炎,可遵医嘱使用地芬尼多片、倍他司汀片等改善内耳微循环。急性呕吐者可短期服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焦虑相关眩晕可联合劳拉西泮片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3、物理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首选Epley耳石复位手法,通过特定头位变动使耳石归位。前庭功能减退者可进行平衡训练,如注视稳定性练习、重心转移等康复锻炼,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持续4-6周可改善平衡功能。
4、手术治疗
顽固性梅尼埃病经药物无效时,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后半规管闭塞术适用于频发BPPV患者,但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5、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属痰浊上蒙者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配合百会、风池等穴位针灸,每周3次,连续治疗2-4周可调节气血运行。
眩晕患者应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发作期间建议家属陪护。若出现持续呕吐、听力下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老年患者应注意监测抗眩晕药物的镇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