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人格通常不被定义为疾病,而是一种人际互动模式的表现。这种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过度依赖、害怕被抛弃以及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与个体成长经历或心理因素相关。若未伴随严重功能障碍,通常属于正常心理范畴。
焦虑型依恋人格的形成常与早年养育环境有关。当主要照顾者给予的关爱不稳定时,个体易产生对被抛弃的担忧,从而在成年后表现为过度寻求伴侣关注、反复确认对方爱意等行为特征。这类行为模式可能影响恋爱关系质量,但本身不构成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如果焦虑型依恋特质发展为持续性的功能损害,如出现广泛性焦虑、抑郁症状或社交障碍,则可能符合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建议存在明显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心理科接受专业评估。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多数人可改善人际关系模式并提升情绪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