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是人体胸腔左右两侧呈弧形的扁骨,上端与胸椎相连,下端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接,共同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其作用主要包括保护内脏、辅助呼吸、支撑结构、肌肉附着以及参与造血等。
1、保护内脏
肋骨与胸骨、胸椎共同围成胸廓,形成坚固的骨性结构屏障,能够缓冲外力对胸腔内器官的冲击。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均位于肋骨内侧,其保护作用可降低外界创伤导致内脏破裂或出血的风险。
2、辅助呼吸
肋骨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廓容积增大;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下降回位,胸廓容积缩小。这一联动机制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至关重要。
3、支撑结构
肋骨为胸廓提供力学支撑,维持胸腔的完整性。这种支撑作用有助于保持人体直立姿势,并为颈部、肩部及上肢肌肉提供附着点,保证躯干的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
4、肌肉附着
肋骨表面为多组肌肉提供附着点,例如背阔肌、前锯肌、腹外斜肌等均与肋骨相连。这些肌肉通过牵拉肋骨参与躯干旋转、侧屈等动作,同时维持呼吸运动的协调性。
5、参与造血
肋骨内部的松质骨含有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婴幼儿时期,红骨髓负责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年后虽然造血能力减弱,但在贫血或失血等应激状态下仍可恢复部分造血活性。
日常应避免胸部受到剧烈撞击或挤压,防止肋骨骨折。若出现胸痛、呼吸受限或局部畸形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完善X线或CT检查,排除骨折、骨肿瘤等病变。剧烈咳嗽或长期骨质疏松患者需警惕病理性肋骨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