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补钙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症患者补钙可通过饮食调整、钙剂补充、维生素D摄入、运动锻炼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日常需注意钙与维生素D的协同补充,避免过量摄入影响健康。

1、饮食调整

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应增加高钙食物摄入,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每100ml牛奶约含钙120mg。豆腐、黑芝麻、虾皮等食物也富含钙元素,绿叶蔬菜如荠菜、芥蓝的钙吸收率可达50%以上。建议每日通过膳食获取800-1000mg钙,需注意避免与草酸含量高的菠菜同食影响吸收。

2、钙剂补充

当饮食摄入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补充剂。碳酸钙含钙量高(40%),需随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柠檬酸钙对胃酸要求低,适合胃酸分泌不足者。补充剂量需根据血钙水平调整,普通成人每日补充量不宜超过2000mg,长期过量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3、维生素D摄入

维生素D3可促进肠道钙吸收,建议每日补充800-1200IU。除日晒外,可通过鲑鱼、蛋黄等食物获取,或使用维生素D滴剂。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宜维持在30-50ng/ml,定期检测有助于调整剂量,过量补充可能引发高钙血症。

4、运动锻炼

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可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太极拳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5、药物治疗

中重度患者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每周70mg口服,或唑来膦酸每年5mg静脉输注。降钙素类药物可缓解骨痛,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适用于骨折高风险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补钙过程中需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避免同时服用影响钙吸收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建议每6-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血钙、尿钙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肾结石或甲亢患者应严格控制补钙剂量,出现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诊调整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