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不关灯可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光线是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重要因素,夜间光照会通过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深度等方式降低睡眠质量。
1、抑制褪黑素分泌
视网膜感受到光线后会向大脑传递信号,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在黑暗环境中分泌量增加,具有促进睡眠、调节生物钟的作用。持续光照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缩短。
2、干扰睡眠周期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其中深度睡眠对体力恢复至关重要。光照会减少深度睡眠时长,使人即使睡够8小时仍感觉疲乏。研究发现,在100勒克斯光照下入睡的人群,深度睡眠比例下降约20%。
3、增加觉醒次数
光线刺激可能激活大脑皮层,导致夜间觉醒频率增高。尤其是波长较短的蓝光(如手机屏幕光)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更强,可能使整夜觉醒次数增加2-3次。
建议夜间睡眠时保持环境黑暗,可使用遮光窗帘或佩戴眼罩。若需保留夜灯,建议选择暖色系且亮度低于30勒克斯的光源。对于长期存在入睡困难或日间嗜睡的人群,应及时到睡眠医学科就诊评估。